top of page

金棗-細雨霏霏中的一寸陽光

終年潮濕多雨的東北角,氣候溫暖,土壤裡蘊藏著豐沛活水,正巧適合金棗生長。結果之時,金燦耀眼的小果掛滿樹頭,在陰雨綿綿的季節裡,結出遍野的暖陽。


金棗,其實不是棗類

眾人所稱的金棗,果色金黃且形似紅棗,故有此美名。金棗產季在每年11月至隔年2月,其討喜的色澤與名字,經常是年節祭祀中,宜蘭人用來祈求好兆頭的供果。


然而,雖被稱為金「棗」,但金棗卻與棗類毫無關聯。金棗屬於柑橘類,宜蘭盛產的橢圓形金棗為「長實金柑」,亦為台灣種植比例最高的品種,且為了區分,新鮮果實已正名為「金柑」,加工後的蜜餞則保留「金棗」之名。




蘭陽平原上的金黃寶藏

據傳金柑是隨福建移民進入台灣,並於環境適宜的宜蘭開枝散葉,只是金柑的皮肉不易分離,外加早期培育上的侷限,單吃酸中帶澀,並不適口,導致金柑在鮮食水果的市場中銷路不佳。


再者,宜蘭三面環山,運送物資的路途遙遠而漫長,先民便將金柑糖漬成蜜餞,避免金柑腐敗,同時為金柑挹注更多甜美滋味。酸甜可口、外貌誘人的金柑蜜餞(金棗),遂為宜蘭驕傲的三寶之一。


(關於金棗如何成為宜蘭的著名伴手禮,《故事 StoryStudio》有篇針對宜蘭金柑以及老字號蜜餞行的介紹:蘭陽必敗的伴手禮:金柑、金棗糕與它們的產地,歡迎閱讀)


時至今日,金柑鮮食的風味大有提升,新品種「黃水晶金柑」更是甘美無酸感,讓金柑重新在鮮果舞台上顯露頭角。除了直接食用,金柑的酸亮在甜點裡能夠點睛、甘甜搭配鹹食相互輔成,變化萬千,是蘭陽土地實至名歸的珍寶。



金柑、金棗料理指南

有別於其他柑橘,金柑的果皮幼嫩且緊貼果肉,果皮帶脆,柑橘精油的清香中隱藏一股甜感,反而果肉汁水酸溜溜,皮肉之間的白膜略澀,對習慣甜蜜果物的台灣人而言,確實不那麼討喜。


如同醃梅子、檨仔青等,金柑鹽醃、糖漬後,那股酸澀變得和緩許多,金柑的芳香還能更為突出。若要增添滋味,醃漬時加上話梅、甘草、山楂或是陳皮,讓金棗蜜餞裡多點陳年的木本香氣,與隱隱約約的回甘。


若不喜新鮮的金柑,不妨拿來入菜,燉湯、糖醋、涼拌皆宜,任何用上柑橘的甜點、麵包也可替換成金柑,且金柑處理起來便利,脆彈果皮使口感加分,或能得到更勝一籌的成品呢!


湯品乍聽之下,應該要拿新鮮金柑來燉,但櫥櫃裡的金棗蜜餞似乎在細語呼喚我們。金棗的鹹酸甜讓湯頭鮮中帶甘,厚實了湯汁的底韻,走的不是清爽解膩的路線,而是滋潤豐醇,非常滿意這道誤打誤撞的《金棗菜脯雞湯》。


風味剖析


Email: croakerhouse@gmail.com

 

Copyright © 2025 Croaker House. All rights reserved.

黃魚家 Croaker House | 黃魚家的香料廚房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