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馬爾地夫魚咖哩 Mas Riha

在《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》一書中,關於斯里蘭卡的描繪,周旋在充滿鰹魚風味的咖哩上。這引起我的好奇,咖哩與魚鮮的組合究竟是什麼滋味?


野島剛是這樣描述鰹節咖哩的:「斯里蘭卡咖哩的基底可以說幾乎都使用了鰹節。我並不是在用餐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它的味道,而是在不自覺中磨碎的鰹節粉末刺激我的舌尖。」


鰹魚的另一個名字:馬爾地夫魚

鄰近斯里蘭卡的馬爾地夫,是鰹魚的盛產地,魚群會在馬爾地夫周圍產卵繁殖,因此一年四季都可捕撈到鰹魚。當地將鰹魚稱為馬爾地夫魚(Maldive fish),處理方式是將鰹魚放在鹽水中煮熟,撈起乾燥後再利用陽光曬成魚乾。除了入菜,斯里蘭卡等地也會將鰹魚乾剁碎,製成參巴醬(maasi sambal)。


日本鰹節的製作方式更加複雜,需先將鰹魚分切、以水煮熟,接著剔除魚骨、魚皮等不必要的部分,經過多次烘乾方能完成。日本各地的鰹節也發展出各自獨特的風味,有血合部位較多、鐵味明顯的宗田節,亦有依燻製程度差異區分的生節、黑節等,種類繁多,足以看出日本人對於鰹節的熱愛與堅持。



正統的馬爾地夫魚咖哩,有著溫順滋味

回過頭來,位處鰹魚產地的斯里蘭卡,將鰹魚納入當地豐富的咖哩文化,似乎也不足為奇。


斯里蘭卡的咖哩以紅、黃、棕、黑、白為主,在多重乾燥香料的基礎上,添加了不同的主味,讓各色咖哩各自擁有獨特的味型。在這之中,最溫和的口味即是白咖哩,大量椰奶讓味道變得柔順,順化了咖哩的辛香,很適合搭配本身滋味沒那麼強烈的魚肉或蔬菜。



因此,對斯里蘭卡人來說,烹調馬爾地夫魚咖哩(mas riha)並不需要用到太多香料,免得嗆辣蓋過了海味。馬爾地夫魚咖哩常用新鮮的薑、蒜、洋蔥,搭配咖哩葉與斑蘭葉(rampa)烹煮,並以少許薑黃粉、辣椒或黑胡椒帶出辣度,起鍋前再淋上椰奶,使咖哩口味柔和而鮮美。


但難以想像的是,斯里蘭卡人也喜歡酸味與鮮味的結合,會在馬爾地夫魚咖哩的基礎上,加上羅望子等帶酸的水果一起煨煮,甚至會將熟透的芒果加進馬爾地夫魚咖哩(dhon anbu riha),在鹹香與辣味中多了一股芒果的酸甜。


雖然馬爾地夫魚咖哩並未用上太多辛香料,但在印度與其他南亞國家,仍會將魚肉與香料結合,也創造出魚馬薩拉粉(fish masala)等產品。由於真的太好奇魚咖哩的味道,我們便以魚馬薩拉粉為靈感,試著用手邊的馬薩拉粉及乾貨做出一道《魚介咖哩》,乍聽之下有點詭異,可嚐起來真的不賴呢!



Email: croakerhouse@gmail.com

 

Copyright © 2025 Croaker House. All rights reserved.

黃魚家 Croaker House | 黃魚家的香料廚房​

bottom of page